乙肝五项小三阳的病情前期不太严重,很多患者都不够重视,也不定期去医院检查,这也是导致很多小三阳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引发肝癌的原因。那么患上乙肝五项(两对半)小三阳到底严重吗?有喜整合了小三阳相关知识,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出现“小三阳”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临床上在急性乙型肝炎出现“小三阳”通常提示急性期病毒复制较慢,病情趋于好转,近期可能痊愈。而在慢性期出现“小三阳”,通常有两种意义:
(1)非变异株病毒感染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减少或消失,病情减轻或稳定。
(2)病毒发生变异或感染变异病毒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缺失,常伴病情反复,进展较快,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或出现重症肝炎。
乙肝五项不管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说明不了严重与否,要做肝功能检查和肝脏彩超检查或者看到检验单才知道最终结果是否严重。
乙肝五项是目前国内判断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项目,但是乙肝五项只能检查出人体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区分乙肝大小三阳。并不能判断感染乙肝病情的严重性。很多人认为乙肝小三阳比大三阳病情轻,所以不需要治疗。
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据统计资料显示:乙肝小三阳的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率都高于乙肝大三阳患者。要想判断乙肝小三阳病情的严重性,需要进一步进行肝功能、B超、HBV-DNA等全面的检查,然后综合分析判断。
如果乙肝小三阳且乙肝病毒DNA阳性(乙肝病毒DNA≥104拷贝/
ml),肝功能检查反复异常(ALT≥2倍正常值上限)或ALT<2倍正常值上限,肝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病变,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如果是乙肝小三阳,出现乙肝病毒DNA阳性和ALT异常达到上述标准时,则需抗病毒治疗。但如果通过肝穿,肝组织检查发现患者肝脏有炎症活动,而且有纤维化倾向,出现了早期的肝硬化的症状,这部分患者应该考虑进行抗病毒、抗炎护肝和抗纤维化等治疗。
总之,对于乙肝小三阳患者来说,应全面检查肝功能、B超、病毒DNA,全面衡量病情,再采取针对性治疗策略。乙肝小三阳无论是检查还是治疗,都应选择正规的肝病医院,只有这样,才能将乙肝小三阳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和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对待“小三阳”患者,有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分清楚:?
一、如果“小三阳”DNA检测呈阴性,肝功能、B超等均长期正常,说明病毒已不复制,无传染性,所以无需隔离与治疗。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60%~70%,目前国内外尚无进一步治疗的方法。一味追求转阴而服用大量治疗性中西药物只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招致不良后果。
二、“小三阳”还有一种表现为乙肝病毒DNA低水平复制(PCR检测<106),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腹部B超脾稍厚,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残留期。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20%,目前国内对此种患者最容易忽视。如果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癌。
三、最严重的是乙肝病毒DNA高水平复制(PCR检测>106),肝功能不正常,称为“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10%,它的特点是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是由于乙肝病毒变异所致。
这种“小三阳”反而比“三大阳”严重,其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更高。在治疗上可采取免疫疗法与抗病毒药物相结合,促使乙肝病毒DNA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而不应仅仅是护肝降酶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姑息疗法”。
乙肝小三阳患者只要保证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并且控制嘌呤含量高食物,如豆腐,蛋黄,浓茶,动物内脏,海鲜等,吃低脂低固醇饮食,尿酸自然会降下来;如果仍然降不下来,再考虑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