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是属于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症状有孕妇血压血压升高、蛋白尿、抽搐等临床症状,临床上怀孕超过二十周的孕妇是比较多见的,但是在分娩之后就会随之消失。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会给孕妇以及胎儿带来较大损害的疾病,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妊娠期高血压还会容易导致孕妇以及胎儿死亡,所以确诊后就要积极治疗。我国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9.4%-10.4%。
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孕20周后至少出现两次以上血压≥140/90mmHg,只有一项数字高于正常值也包括在内,其间隔时间≥六小时,为妊娠期高血压,若有高血压再加水肿或蛋白尿,或二者皆存在则称子痫前期,而子痫前期又加抽搐,则称子痫。临床常见症状有全身水肿、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疼痛、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胎儿生长受限或胎死腹中。病情较轻者也可能没有症状,所以定期产前检查非常重要。妊娠高血压一旦确诊,就要纳入高危孕妇的管理,定期密切随访。避免出现高危症状。
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无论对宝妈还是宝宝都是极其危险的,对宝妈来说,它会导致胎盘早剥、脑出血、视网膜剥脱、子痫前期、子痫等;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孕妇,还会出现早产的现象,新生儿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所以如果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
对宝宝来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还有可能造成胎儿的发育速度减缓,出生后的体重不达标,严重的还会威胁胎儿的生命。
既然,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这么多,那要如何才能够有效的预防1、按时产检
孕3个月的时候,到医院进行建卡,定期做产检。每次产检的时候,医生都会帮助孕妈妈测量血压,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异常的话,就会提出治疗的建议,所以准妈妈按时产检可以及时的发现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压。而且在妊娠36周以后,应每周观察血压及体重的变化、有无蛋白尿及头晕等自觉症状。发病前的预防更重要。
2、重视遗传因素
如果孕妈妈的家族中有妊娠高血压的患病史,在怀孕期间孕妈妈一定要注意加强血压方面的检查,早发现在治疗。孕前就应主动了解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知识,从而提高警惕性。
3、营养全面,睡眠充足
怀孕期间,孕妈妈要及时的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叶酸、钙、镁、锌、等,营养要跟得上的同时还要全面。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准妈妈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并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可以坚持做一些适合的运动,比如散步、游泳等。
4、控制脂肪的摄入
每天要控制脂肪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注意动物脂肪与植物脂肪比值应保持1或小于1,这样,不仅能为宝宝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还可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助于消除多余脂肪。
5、控制盐的摄入
准妈妈的食盐摄入量要适度,每天不宜超过4克,酱油不宜超过10毫升,不宜吃咸食,如腌肉、腌菜、腌蛋、腌鱼、火腿、榨菜、酱菜等,更不宜吃用碱或苏打制作的食物。
6、及时纠正异常
在怀孕期间,如果发现贫血现象,一定要及时的补充铁质;下身出现浮肿,要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把脚抬高休息;血压过高时候,要叮医嘱按时吃药。
总结:妊娠期高血压虽然有很大的危害,但是也不用过度紧张,只要定期做好产前检查,一旦发现高血压问题,听从医嘱做好控制工作,还是可以避免危害发生的。